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知识“一带一路”论坛在敦煌开幕
来源:国际交流处
时间:2021.04.27

4月22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和意大利帕多瓦大学主办、中共敦煌市委和敦煌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知识“一带一路”论坛在敦煌开幕。与会专家学者相聚敦煌,共叙“一带一路”视野下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与修复。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理事长靳诺,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副理事长于运全,甘肃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徐宏伟,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陈炎人,酒泉市委常委、酒泉市副市长张秀林,敦煌市委副书记、敦煌市市长朱建军,敦煌市委副书记陈国材,敦煌市政府副市长白甲龙等酒泉市和敦煌市领导参加论坛开幕式。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杜鹏主持开幕式。

靳诺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她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面旗帜,近年来,学校立足自身优势,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深耕细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中意两国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两端,同具厚重历史积淀,对文化与历史有着天然相近的理解与尊重。文明的传承与创新是两国共同的宏大使命,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是两国互学互鉴的重大课题。相信此次论坛的举办,一定能够以中意为起点,为“一带一路”各国乃至全球学界对文化遗产的研究增添薪火,为进一步增进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跨文化理解与对话注入新动力。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通过视频发表致辞。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与帕多瓦大学自建立伙伴关系以来一直保持着广泛深入的合作。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既是两校前期合作的重要成果,又是开启两校未来合作新篇章的重要里程碑。论坛旨在探讨如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创新文化遗产保护。除了做好保护工作之外,我们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顺应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浪潮,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让多元文明和多样文化交融荟萃,共生共融。

帕多瓦大学校长罗萨里奥·里祖托进行线上致辞。他表示,大学肩负着传播知识、服务社会、培养年轻一代的重要使命,应当鼓励跨国学术交流来打造开放性的研究环境。本次论坛不仅象征着中意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还见证了人民大学与帕多瓦大学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相信论坛一定可以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并对未来相关政策制定产生启迪作用。

酒泉市委常委、副市长张秀林现场致辞。

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代表斯特凡尼亚·科梅尼亚女士进行视频致辞,对论坛开幕表示祝贺。

开幕式上还进行了主旨演讲环节。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冯惠玲在现场作了题为《数字化保护:当代文化遗产的生命之神》的演讲。

陈炎人在现场作了题为《敦煌与丝绸之路精神》的演讲。

帕多瓦大学Jacopo Bonetto 教授在线上作了题为《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价值:从大学到丝绸之路沿线社群》的演讲。

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师生及中国、意大利等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学生在内近百人线上观看了开幕式。

本次论坛为期两天,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围绕“文化遗产保护”这一主题进行讨论,设“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与维护”,“法律与政策角度的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和“文化遗产修复技术”四个分议题,邀请来自中国、意大利及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各主要国家顶尖高校的资深专家学者参加。论坛聚焦东西方文化知识的交融、互鉴,重新审视“一带一路”在东西方文明形成的历史意义,提出“一带一路”也是人类知识传播的“一带一路”,旨在充分发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加强沿线各国知识与思想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学术组织在文明间交流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鼓励知识在“一带一路”沿线的自由流动,力争产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本次论坛得到了敦煌文化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和中欧人文艺术教育联盟的大力支持。论坛期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还将举行“一带一路”主题书展,展示出版领域相关成果。

(责任编辑:彭美琪)

编辑:段雨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