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会见了来访的中以学术交流促进会主席Carice Witte一行,以色列海尔兹利亚跨学科研究中心政策与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Tommy Steiner,中以学术交流促进会项目主管Dana Ador陪同来访。
陈雨露校长对Carice主席的来访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北京空气治理的情况,陈雨露校长表示,以色列的环保技术在世界上拥有领先地位,目前中国对于环境污染的问题非常重视,未来两国在环境治理方面合作的潜力巨大。中国人民大学愿意与以色列进行深层次的学术合作,为教授和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
Carice主席对陈雨露校长的欢迎表示感谢,她对于目前中国环境污染的治理,寻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表示赞同,并表示愿意通过中以学术交流协会的平台,介绍更多的以色列清洁能源合作伙伴给中国。Carice向陈雨露校长简要介绍了中以学术交流协会,期待着与中国人民大学这样的中国一流高校进行科研合作,开展学生交换与学术交流活动。
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陈岳教授和国际关系学院崔守军副教授参加会见。
会见结束后,Carice Witte主席一行访问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并进行合作会谈。陈岳院长向Carice介绍了学校的学科特色及国际关系学院的学术研究实力,表示愿意通过跨学科合作的方式,组建新的研究中心,以国际关系的研究为平台,借助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力量,集中对以色列为主的中东国家开展研究,推动地区性问题的深入研究,从而提升智库建设、加强学术交流与学生互换。
Carice主席对与国际关系学院的合作表示期待,特别对于建立跨学科合作方式表示赞赏。她认为,新研究中心的建立将推动中国学者对中东地区国家的研究,中以文明结合在一起,一定能产生出丰富的研究成果。中以学术交流促进协会的优势就是集中了全以色列的众多高校和智库优秀资源,能协调各个领域的专家与人民大学进行对接合作,这是新中心的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优势。
双方还就中心的运行规模,研究课题方式,学术研讨会以及学者、学生交换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国家关系学院金灿荣教授、房乐宪教授、崔守军副教授、朱凤余老师等一同参加会谈。
下午,以色列海尔兹利亚跨学科研究中心政策与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Tommy Steiner为人大师生开展了题为“全球权力转移与中东动荡:对中以关系的启示”的讲座,围绕“中东的历史回顾”、“冷战后与911:美国与欧洲试图重塑中东”、“‘阿拉伯之春’的问题出在哪?”、“全球均势力量的转移与中东”、“以色列与中东:挑战与机遇”、“中以关系的前景”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响应。国际关系学院的崔守军副教授主持了该学术讲座。
中以学术交流促进会(SIGNAL:Sino-Israel Global Network of Leadership)创立于2011年,旨在成为中国和以色列两国之间的桥梁,通过高层交流互动以加强中国和以色列在战略、外交、文化以及经济方面的合作。它是一所以色列非营利性合作机构,也是以色列唯一一家致力于教育领域的全球合作机构,得到美国犹太基金会的大力支持,目前在重庆、新疆、西安、上海、云南、河南的多所院校已建立相关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