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中国人民大学“新人时代”校友沙龙第二期举行
来源:爱思青年汇
时间:2014.06.26

6月13日晚,中国人民大学“新人时代” 校友第二期沙龙“舌尖上的人大”在莫扎特音乐厅举办。来自各行各业的青年校友共同分享了这期美食与音乐的聚会。

活动开始前,校友们各自捧出自己带来的特色美食,与其他校友分享。生态有机瓜果、精致可口的点心、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和烧制的排骨……大家一边品尝美食,一边交流情感。沙龙以校友资助的打工子弟学校孩子们的花样篮球表演开始,充满动感的表演让现场气氛迅速火爆起来。随后来自爱乐人协会的乐队演唱了《imagine》和《let it be》两首名曲,吉他与钢琴轻轻弹起,主唱清新的曲风把现场校友们带回了记忆中教二草坪的浅斟低唱。

沙龙的第一位分享人是云海肴创始人、2004级国学院校友赵晗。他以“新云南人做新云南菜”为题,讲述了怎样以新思维来经营传统的餐饮行业。今年年底,云海肴即将开第22家店,总结创业以来不断扩张发展的经验,赵晗认为要找准风口,“如果一件事做了一年两年甚至三年还增长缓慢的话,你要意识到你没有站到风口上”。云海肴的发展基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外出就餐的人越来越多,餐饮业增长比GDP增长还要快。二是云南旅游业很发达,背靠云南热大树的云海肴受利颇多。三是乘着商业地产进入爆发期、购物中心大量开张的风口,云海肴也随之大量开店,实现飞跃式的发展。赵晗的目标是“沉下心来做一百年的品牌,就像大家想起云南,会想起烟草、旅游和褚橙,希望未来想起云南还会想起云海肴”。11

第二位分享人是分享收获CSA项目创始人与负责人、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毕业生石嫣。她以“我是一个农夫”作为开场白,指出现代社会消费者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而市场风险和环境风险是由农民承担的,要破解农民生产有毒食品给城市消费者、同时污染了自己环境的困境,生产者和消费者应该是互相提携互相帮助的关系。改造后的供应链使消费者能够知道食物是从哪里来、由谁种植出来的,了解生产过程,从而建立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信任。消费者选用什么食物,其实是一个用钞票投票的过程,越来越多消费者加入,就能构建新的可持续的农业社区,就能帮助更多土地恢复活力,减少农业的污染的同时提供农民就业。农业社区不仅改进人和食物、人和自然的关系,也构建了全新的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关系。

13

青年菜君创始人、社会与人口学院2004级校友任牧通过讲述“一个四有青年的北京故事”,谈对梦想、对生活和对工作的理解,引起校友们的共鸣。青年菜君的目标客户是因为通勤时间长、没有时间买菜,又希望吃到健康卫生、价位合适的晚餐的用户。青年菜君通过提前预定的方式实现菜品的零库存,并通过在地铁站外搭建实体店面提货解决了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产品上通过打造普通菜为爆款吸引用户,同时开发中高价位饭馆才能吃到的菜品来提升用户体验和利润空间。青年菜君的梦想是让每一个在这个城市打拼的年轻人的梦想不会因为现实饥肠辘辘,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个年轻人的“北京梦”也正是菜君的梦想。

12

在提问环节,多位校友就怎样保证菜品品质、怎样建立员工培训系统等话题与几位分享人进行了互动,并对“新人时代”沙龙的运作模式提出了建议。

活动的最后,艺术学院研究生魏兵用钢琴弹奏的一曲《浏阳河》,深情优雅,有如行云流水,给大家带来极大的听觉享受。

“新人时代”的“新人”二字,取自“长尾理论”的提出者、《连线》杂志原总编克里斯•安德森的“新人之问”,即历史上每次重大变革发生后,人将发生什么变化?新人又会是什么样的?“新人时代”对“新人”的理解是,不在于年龄的大小,只要保持朝气蓬勃的状态和开放的心态,他就是一个新人。

《舌尖上的中国》有言,“大多数美食,都是不同食材组合、碰撞产生的裂变性奇观。若以人情世故来看食材的相逢,有的是让人叫绝的天作之合,有的是叫人动容的邂逅偶遇,有的是令人击节的相见恨晚。”正如这段话中写的一样,中国人民大学“新人时代”校友沙龙通过发掘校友中的新秀,分享新知识、新观点、新活法,搭建一个基于校友身份认同的社交平台,达成人与人之间的有效连接。

本期校友沙龙的举办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校友会等活动指导单位,艺术学院、信息技术中心、人大创业联盟、逍遥客乐活社以及爱乐人协会、哈林秀王花式篮球、李露形象工作室等单位的支持,部分校友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参与活动组织,学生视觉艺术协会对活动全程进行了节目录制。

编辑: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