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晚,中国人民大学爱思青年汇第31期沙龙活动在图书馆201培训室举办,本次沙龙由图书馆陆尧老师主讲“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利用”。
从如何获取馆外文献资源、到图书馆功能的新发展、再到图书馆对管理职员应有怎样的作用,陆尧老师从专业的角度告诉大家,想要免费坐拥校外文献,实际上“求人不如求己”,只要利用好图书馆现有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系统,足不出户即可获取校内外海量文献资源。
在主讲环节,陆尧老师依次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目前已经开通的CASHL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系统,CALIS文献传递与馆际系统、BALIS馆际互借系统以及北京地区馆际互借证的注册和使用方法,并就不同系统的之间的差别与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比较。
目前,CASHL(China Academic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Library,简称CASHL)馆藏主要以人文社科类外文期刊文献为主,人大师生可以享受文献传递全免费服务,且文献满足率高,响应时间快,3天内即可收到回复。而BALIS(Beijing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BALIS)馆际互借系统则能够免费为人大师生提供北京地区78所高校及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的图书互借服务。
因此,根据人民大学的学科设置和学科特点,陆尧老师推荐大家使用一卡通账号注册这两个系统来获取自己所需的文献或者图书。而对于馆际互借证的利用,目前人大图书馆拥有北京地区39所高校图书馆的馆际互借证,该类馆际互借证面向全校师生开放,预约获取馆际互借证即可享受与服务馆读者同等待遇。此外,人大图书馆还拥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四所高校的特许馆际互借证,可免费提供给博士、教师使用。馆际互借证不仅能够让大家免费借阅到其他高校的图书,更可以让大家亲自体验不同高校图书馆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
陆尧老师还带领现场的参与者实际注册了CALIS、CASHL系统,现场为大家进行认证,并以案例的形式与大家分享了日常工作中她常用到的一些文献检索小技巧,让大家受益匪浅。
活动的最后环节,在国际关系学院刘鹏老师的带领下,大家认真填写了此次图书馆专题讲座的调查问卷,并以“图书馆”为中心,各自画出了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以此为图书馆一小时讲座的内容与形式建言献策。在场的各位青年管理干部表示,希望图书馆的讲座在内容上更贴近学生和教师需求,在形式上多做创新,如利用“微信、微博”开设专栏介绍每讲内容,录制生动活泼的“Moocs”课程供师生学习等等,而在宣传推广方面,大家也希望能够通过更多的途径知道和获取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