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至10月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化艺术策划与推广研究所策划、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文化艺术策划研究所承办、纳入北京国际设计周系列项目的“2013北京国际设计周中国人民大学汉字公益广告设计展览暨学术研讨”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9月26日上午,由人民大学校内外师生精心设计的百余幅汉字公益广告作品在图书馆一层大厅正式亮相。这些作品均以汉字作为主体设计元素,以广泛的公益宣传题材为内容,涉及关爱生命、珍惜资源、保护生态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文明与道德、反腐倡廉等多个主题,吸引了众多师生观看。
当天上午,配合汉字公益广告设计展览的学术研讨在国学馆一层报告厅举行。来自人民大学校内外的师生和社会嘉宾参加了活动。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郑水泉教授出席,艺术学院副院长赵方教授和文化艺术策划研究所所长祝东平教授分别致辞。学术研讨邀请到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余秉楠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李中杨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王树良副教授和著名的“汉字叔叔”理查德•西尔斯教授四位嘉宾进行了精彩演讲,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分别阐述了对于汉字和公益广告的学术观点。
汉字是当今仍在广泛使用的文字形式中历史最悠久的。作为中华文明的传统符号,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与智慧,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人的心中。汉字是象形文字,是视觉的,其显著特点是字形与字义的密切联系性,具有明确的直观性和表意性。这一文字符号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而公益广告是关乎人类生存方方面面的信息传播方式,易于宣传推广和被公众所接受。将二者结合不仅契合北京国际设计周作为国际性文化活动的定位,也有益于弘扬高尚的社会文明与道德风尚。
北京国际设计周由北京市政府联合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共同主办,是北京市一年一度、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文化活动。此次汉字公益广告设计展览暨学术研讨旨在通过设计将汉字与公益广告有机结合,借助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平台、融入北京国际设计周的氛围,面向广大师生和社会作充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