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展望家国腾飞,绽放学术风采”——中国人民大学第三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开幕式在逸夫会议中心第二报告厅隆重举行。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培养办公室主任李艳丽老师,校团委副书记袁罡老师,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王建,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博士生导师何虎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校报主编蒙彬,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执行主席励特特,北京市学生联合会执行主席林潇,以及来自首都20多所高校的研究生代表共同出席了开幕式。何虎生教授为本届学术文化节启动了开幕式。另外,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统计学院等多个院系的院长、教授也通过视频向学术文化节的举办表示了热烈的祝贺。
首先,校团委副书记袁罡老师发表讲话。他说,学术文化节是研究生会的一个品牌活动,按照惯例应该在每年11月中旬举行。今年喜逢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学校把这一活动顺延到今天——11月20日举行,就是希望这次活动能够在结合学习十八大精神的大背景下做得更扎实、更深入。习近平总书记与新闻记者见面的电视直播节目中的讲话中语言非常平实,但语气非常坚定,内容贴近民生,为我们的党员干部和学生党员,还有全国人民都做了一个楷模:扎扎实实做工作、干事业。学术是研究生同学的基础和核心,我们要在学术文化节活动气息中把握灵魂,坚定不移地把学术回归到研究生群体的育人本位中来。
接着,中华全国学联执行主席励特特发言。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会每年举办的研究生学术文化节是个非常有利于学生发展和学校建设的活动,活动围绕学术理想、学术能力、学术应用、学术交流各方面启发和深化研究生学术精神,是一次让研究生集中体验学术魅力、提高学术能力的盛会。他还引用《大学》中的名言“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与广大研究生同学共勉,希望志存高远的优秀青年学子要扎扎实实培养好良好的学术素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党和国家始终是关心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并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们应更好地担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不辜负党、国家和人民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北京市学联执行主席林潇同学更是在对人民大学饱含深厚文化底蕴的盛赞中展开了他的精彩发言。他认为,中国人民大学作为首都高校中人文社科的殿堂,引领着人文科学发展和人文精神的培育,培养出了一批批具有坚定信仰和崇高人文精神的优秀学子,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学术文化节作为人大研究生会致力打造的品牌活动,能够很好地促进青年学子人文素养和学术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推动人民大学更好地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培养更多的人才。此届学术文化节的主题是“展望家国腾飞,绽放学术风采”更能凸显出人大学子的家国情怀和“明德博学,求是笃行”的优良学风。最后,他祝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会继续开拓创新,推广分享经验,营造广大研究生同学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良好氛围,为人民的幸福快乐做出我们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任李艳丽老师致辞。她说,“展望家国腾飞,绽放学术风采”短短的十二字里,体现了我们这代青年学子于国于家责任的担当,同时也指出了研究生的成才之路——学术。学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也做了很多改革措施,但不管学校有多大的投入,做了多少的改革措施,学生自己对学术的热情和追求才是能够使这些措施最终真正取得成效的直接体现,所以希望所有的研究生都能够以学术为荣,以学术为尚,真正践行“展望家国腾飞,绽放学术风采”。
开幕式结束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何虎生教授做了题为《红船精神的新解读——十三位中共一大代表人生道路给我们的启示》的“学术人生”专场讲座。他指出,中共一大十三位代表有三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为革命献身,三分之一脱党、叛党、甚至反党,三分之一看到了新中国的诞生。通过认真研读、学习这段党史,我们能够得到三个启示: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新生势力是不可战胜的,一定能发展壮大;新生力量要经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一个不断探索经验的过程才能成长起来;共产党人必须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从而精辟地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2005年在浙江嘉兴南湖提出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红船精神”。
据悉,第三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还将陆续推出“学术理想”、“学术规范”、“学术前沿”、“学术公益”等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