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到杨鹏博师兄时,笔者觉得他与想象中高大强壮的形象相距甚远。一副黑框眼镜,略带羞涩的面庞,显得温文尔雅。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瘦弱的人大学子,在前不久无偿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功挽救了一位绝症病人的生命。
说起最初了解到中华骨髓库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经历,杨鹏博颇有一点误打误撞的感觉:“我最初对骨髓移植并不是太了解,大一的时候看见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宣传鼓励大家积极捐献造血干细胞,觉得这个很好,就报了名。”就这样,杨鹏博的相关数据和众多志愿者一起进入了中华骨髓库。
成为一名志愿者并不意味着能够立即捐献救人,只有等到有配对的病人需要时才能实施骨髓移植。由于没有人再与他联系,杨鹏博虽然一直心怀期待,却也渐渐地有些淡忘了。直到不久前,他接到了一个不期而遇的电话。“那是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打来的,告诉我有一名病人与我初配成功,需要我的帮助,问我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说起接到电话的感觉时,杨鹏博表现得很轻松,笑道:“当时很高兴,不会害怕或者后悔的。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而且以前就查过资料,了解到骨髓捐献并不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既然我能够捐献,我就去做。”
急需骨髓移植的患者是一名23岁的年轻女孩,同样是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却不幸身患绝症。杨鹏博接到电话后就去医院做了进一步的高分配对和全身体检。在全部通过之后,杨鹏博的条件完全符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要求,便住进了空军总医院。
一般来说,骨髓移植的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骨髓穿刺从骨髓腔中抽取;另一种则是用动员剂使造血干细胞从骨髓中释放到外周血液,通过血细胞分离机,从静脉中采集造血细胞。现在的骨髓移植大都采用第二种方式。因此,在骨髓移植的前五天,杨鹏博就要住院接打动员剂,从而加速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并释放到外周血中,以满足移植采集的需要。
让笔者感到惊讶的是,从最初加入中华骨髓库,一直到实施移植手术的前两天,所有事情都是杨鹏博独自完成的。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同学、老师、朋友甚至父母都不知情。“如果告诉我爸妈的话,他们怕我手术有风险,肯定会万分担心。我想等我捐献成功了再告诉他们,他们看见我好好的,应该就放心了。”杨鹏博这样解释自己所做的决定,仿佛在肩负起生命责任的同时恪守孝道,就是他坚强的源泉。
在住院期间,杨鹏博每天一个人躺在病床上,难免会觉得孤单无聊,但他无怨无悔:“我想着我能够挽救一条年轻的生命,心里的高兴无以言表。”直到手术前两天,杨鹏博的室友们才“偶然”得知他就要马上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谈到几个舍友来探望他时的反应,杨鹏博哈哈一笑说:“他们刚开始会赞美我几句啊,可还是说我的做法很‘奇葩’。”这当然是室友的调侃和惊讶,其实他们都很佩服而且关心杨鹏博,几个人一起买了水果和礼品带到医院,陪着他进行手术准备。
抽取造血干细胞的手术共耗时长达五小时,医生将杨鹏博骨髓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动员到外周血中,从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再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手术过程是漫长的,身体上的疼痛也不可避免,但是杨鹏博向笔者介绍的时候显然已经忽略了当时的难耐:“之前注射动员剂的时候,身体有一些排斥反应,关节有些微痛。手术的时候我需要静卧五个小时不能动,觉得手术区会有些疼,不过都是可以忍受的。和救人一命比起来,这些实在算不得什么”
造血干细胞提取好后,就马上送往了受捐献者所在的医院。和这例“生命种子”一同送达的,还有一封杨鹏博写的信。“我虽然没有见到过她,但我在信中鼓励她要积极治疗,打败病魔,一定能早日恢复健康。”自从信件和细胞寄出后,杨鹏博就一直在等待回复,约半年后患者病情会稳定下来。
在充满了生命希望的“种子”送到了受捐献者身边的同时,杨鹏博进行无偿骨髓捐献的消息也传到了父母和老师那里。正如他自己所料,父母很是担忧,不过看到他现在身体恢复得很好,什么事都没有,他们也只是告诫他以后再有这种事情要先和父母商议。距离骨髓捐献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杨鹏博的身体已经恢复到与以前一样的水平,没有任何不适。
手术全部结束后,杨鹏博又回到了自己忙碌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谈到对未来的展望,他想了想说:“我现在正在找工作,如果以后有机会,我还是会再去进行造血干细胞无偿捐献的。虽然现在人们对红十字会还有一些误解,对骨髓捐献还不甚了解,对公益事业也有颇多争议之处,但我觉得还是应该尽量去做。尤其是我们还年轻,无偿捐献不仅是行善积德,更是救人一命的责任,虽不勉强,但我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
据悉,杨鹏博是我校第三位进行造血干细胞无偿捐献的同学。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白血病患者400多万,而且每年又以4万余人的数字在递增,其中绝大部分是青少年儿童,然而在中华骨髓库已登记备案的捐献者资料只有30万余份。如果找不到匹配的造血干细胞,每年都会有许多生命悄然逝去。对于大家对捐献骨髓存在的众多误区,杨鹏博说到:“其实骨髓移植就和普通献血差不多的,捐献后很快就会恢复健康,对身体来说并无坏处。所以大家如果有能力的话,希望都能尽力去做吧。”
在杨鹏博眼里,骨髓移植并不是一件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仅仅是一件“和普通献血一样”的小事。在他看来,只要是一件好事,无论大小,他都会去做。更何况,这样的一件小事,点亮的是另一条年轻生命的曙光。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