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勿以善小而不为:记国学院的活“雷锋”励轩
时间:2012.03.08

  在第49个全国学雷锋纪念日之际,一通不期而至的电话见证了国学学子身体力行、争做雷锋的精神风貌。3月5日上午8时,一位老先生致电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感谢国学院11级博士研究生励轩见义勇为,挽救了他夫人的生命。

  在与励轩同学联系的时候,记者捕捉到,这是一个将做好事当成习惯的人,因为他在电话里说道:“做好事?哪一件?”

  2011年8月,正是北京最闷热的“桑拿天儿”,励轩与朋友从国家图书馆步行至白石桥附近,眼见一位老太太突然晕倒在人行道边,立刻上前察看。老太太的老伴在旁十分焦急,束手无策,励轩等人赶快把老人抬到阴凉的树荫下,同时拨打了120。救护车到达后,围观群众都纷纷散去,励轩却想到两位老人年岁已高,到了医院仍需有人帮忙照顾,于是陪同两位老人一同去了医院。

  经抢救,老人脱离危险,但为了进一步确诊治疗,励轩就开始帮忙挂号,带着老人做检查。当日高温近四十度,他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马不停蹄地前后忙了四个多小时。老人的亲人赶到后十分感激,坚持要给励轩金钱以示感谢,但励轩坚决地拒绝了:“这是任何人都会做的事。”

  “我07年就来到国学院读硕士,现在又在读国学院的博士,自然会接触孔孟之道,这些思想对我影响很深。孟子说人皆有‘恻隐之心’,这种天性是仁义礼智的发端,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善心的,愿意做好事的,把善心保持住,发扬开来,慢慢的仁义礼智就达到了。再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怎么能看到老人摔倒却不去扶呢?”

  据了解,励轩从小就乐于助人,高中时期,他拿出自己一半的生活费资助贵州黄平县的一名学生。他还号召全班同学一起为黄平县的孩子们捐献衣物,并自出经费把衣服寄给了黄平的孩子们,这件事也成了励轩全班同学的集体记忆。这名被资助学生之后考入了贵州大学,两人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08年汶川地震,励轩闻讯立刻将刚刚收到的稿费1800元寄往灾区;11年一名人大同学因患重病募捐筹款,励轩和另一名毕业于国学院的朋友共同捐出了1000元;上大学以后,励轩经常会将自己的一些衣物通过志愿机构送给有需要的人;只要力所能及,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每年春节期间,励轩有机会都会回到曾经生活过的村子看望认识的老人,给他们带去礼物,陪他们聊天。励轩觉得,做好事不仅仅要救急救难,更要从关心身边的人做起。

  励轩同学在“独善其身”的同时,心怀“达济天下”。他的学术水平十分出众,在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跟随资深藏学专家沈卫荣教授学习,研究当代西藏问题有数年,目前,他已收到世界中亚问题研究学术重镇印地安纳大学中亚系的邀请,计划今年秋季前往该系学习。他表示今后无论走到哪里,都将继续从事中国西部民族问题研究,践行母校“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宗旨,利用自己的知识为缔造一个各民族和谐共处的中国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编辑:谭静茹)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