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14:30,由人民大学哲学院举办的“哲学家讲坛”在逸夫会堂第二报告厅正式开坛。作为哲学家讲坛的第一讲,本次论坛邀请了人大哲学院德高望重的哲学院(系)前系主任、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陈先达教授作为主讲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哲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担任本讲的评论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志伟教授主持讲坛。参加本次讲坛的有郭湛、安启念、张法、段忠桥等哲学院知名教授,以及众多师生。
张志伟常务副院长首先介绍了开设哲学家讲坛的宗旨,就是让研究哲学的人去面对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引领时代精神,活跃人民大学哲学院的学术气氛,加强相互之间的学术交流,加强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学术成果和前沿,并通过这个讲坛推出我们时代的哲学家。
哲学领域工作了一辈子的陈先达教授,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状高度概括为“三热三冷”,即:官热民冷、政热经冷、外热内冷。这是一个值得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深思的问题。陈教授说,从专业哲学角度来看,尤其是对于博士生来说,要避免纯学术化和贵族化。哲学必须关注社会现实,必须联系群众,否则必定会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边缘化,陷入困境。
陈教授在本次论坛中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优良传统,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大众化,这个“化”主要表现为改造中国和获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成果。若不能坚持这两点,既不能为社会问题提供思想又不能提供解决办法,就会造成“姥姥不疼,妈妈不爱”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哲学的大众化比被人们束之高阁当作经典有重要意义。二是哲学专业的学生应该扩大理论视野,积极参与学术活动。目前,年轻的哲学学者们很少参与重大学术活动,针对这个问题,陈教授提出年轻人应坚持“两个对话”:坚持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对话,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三个部分之间的对话。尽管中、西、马三者难以形成共同认可的进行对话的指导思想和对话方式,很难具有相同的问题意识,各自关注的重点也不同,但三者的对话能使人哲学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此外还要经常与哲学同行交流。三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应该关注重大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只关心概念,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最后,陈教授提出哲学必须揭露普世价值、承认基本价值、坚持核心价值。
作为评论人的郝立新院长高度评价了陈先达教授所作的报告。他说哲学家应该有关注现实的情怀,而且哲学应该有它对现实的特殊的关注方式,通过哲学的关注方式,把握好学术性与现实性的关系。
一位管理哲学的博士生请教了陈教授怎么看待中国现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之间的关系。陈教授说,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一个社会不论它的意识形态是怎样的,都要有一个主流的并且是唯一的指导思想。但是在学术上可以有不同的言论和观点。陈教授以汽车做比喻,一辆汽车不论它的功能有多好,都只能有一个方向盘,如果一辆汽车有四个方向盘,它肯定会掉到阴沟里,“完全乱了套”。
本次论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陈教授的报告过程中,听众席上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编辑:张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