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 ,“到!老师好,我毕业至今一直在国家体育总局工作…”,“张中华”,“到!我在广东省档案局从事档案编研工作,非常感谢母校的栽培,…今天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没有辜负母校的期望”,“曾宪才” ,“老师好!我在哈尔滨海关工作,现在是一级警督…”,这是10月2日发生在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会议室里的一幕,31名来自全国各地的83级档案专业毕业生在金秋十月回到北京和母校师生共叙情谊。
在感受了明德楼的宏伟、百家廊的秀丽之后,校友们来到学院参观实验室、机房、教师工作室,一切似曾相识但又从未谋面的试验设备,让大家欣喜不已,惊叹不已:变化实在太大了!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赵国俊教授代表学院对毕业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详细介绍了学院近年来在办学条件、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对校友的慷慨捐赠表示感谢。
今年83岁高龄、83级任课教师代表陈嘉炎教授还清楚地记得为学生们上《写作》和《政治制度史》课程的情形:“你们这个班的学生调皮,可没少给我出难题,不过我也挺诚实,回答不了的问题就回去查资料…”,“陈老师,20年过去了,您还记仇呀,不过您可是我们崇拜的对象”,“哪里,哪里,我是真心喜欢你们这股好学的劲头”。哈哈哈,会议室里所有的人不禁开怀大笑。回忆起当年老师们悉心教诲的情景时,来自吉林大学商学院的于桂兰声音哽咽地说到:“非常感谢母校、感谢老师们给了我良好的研究素质和专业基础,特别是教导我拥有诚实做人、严谨治学的品格,如今我也成为一名老师,我会把母校给予我的这一切宝贵财富传承下去,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来报答母校的培养”。
看到昔日意气风发、激情飞扬的学生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中坚力量,在座的各位老师无不流露出欣慰、满意之情。“老师,大家20年聚一次不容易,再给我们上一课吧”,在学生们的请求下,韩玉梅、邓绍兴等几位老师拿出了当年上课时的认真劲开始侃侃而谈,叮咛、嘱咐、期望、祝福,此时已届中年的学生们在老师眼里又成了长不大的孩子。
作为同是档案专业的毕业生、院党委书记纪红波和大家一道分享着重逢的喜悦,曾经校园生活中那不经意的点点滴滴都能引起共鸣,都能引起幸福的回忆。最后她动情地说:“树高千尺,根脉相连,母校永远是校友的家,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也祝愿校友们身体健康,再创事业辉煌!”。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