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回顾2007:劳动人事学院十项重大科研成就
时间:2008.01.25
2007 年度,是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科研工作堪称辉煌的一年。

一、科研经费全面丰收,全院到账科研经费首次超过600 万元,人均科研经费继续居全校前五位。2007 年的到账科研经费,跨越性地超过了2005 年的400 多万元和2006 年的300 多万元。

二、创建了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这是由郑功成教授牵头创办的一个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为依托的跨院系、跨学科的人道主义研究机构。它自2007 年6 月13 日由学校批准成立以来,创下了三个“第一”:它是全国首家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举办了首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由香港著名爱国人士曾宪梓先生捐资500 万元设立了全国首个助残研究基金。

三、郑功成教授主持的“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成为国家领导人批示项目和劳动保障部、民政部大力支持的国家重大战略研究项目。该项目的研究内容及其引起的高度重视、经费资助的力度以及参与的学术机构与专家学者数量规模,均为社会科学界组织实施重大科研项目所罕见。迄今参与项目讨论的专家来自100 多个重要学术单位,包括社会保障、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政治学、人口学等领域的200 多位教授、研究员参与。

四、曾湘泉教授申报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岗位创造、能力提升、中介服务及反歧视的机理和政策”获准成为国家社科基金2007年度重大招标项目。这是继2005 年度郑功成教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之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师获得的第二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

五、孙树菡教授申报的“管制性政策与经济激励性政策相结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以煤矿安全生产为例”获准成为国家社科基金2007 年度重点项目。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师继郑功成教授、曾湘泉教授、常凯教授之后,获得的第四个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六、郑功成教授完成的《 关于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与立法中若干问题的看法》、《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战略研究方案》两份研究报告,先后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并获得高度评价,被认为对“国务院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语),这项成果被列为2007 年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工作十大事件之四。

七、标志性成果建设继续取得新成果。一是郑功成教授主持完成的《 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 (上、下),由人民出版社2007 年5 月出版。该项研究动员了70 多人参与,花费三年时间,支出经费约80 万元,是中国研究农民工问题的重要著作,获得了内地与香港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二是曾湘泉教授主持完成的《 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7 :劳动力市场中介与就业促进》 ,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12 月出版,该项研究成果是中国就业报告系列之三。

八、举办首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与人力资源新年报告会。2007 年12 月1 日,由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首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成为全国学术界共同推进残疾人事业研究的有重要影响的会议;年前筹备并于2008 年1 月5 日隆重举行的人力资源新年报告会,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两个论坛将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重要学术品牌。

九、参与主办并出席第三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2007 年9 月13——15 日,由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与韩国、日本重要学术机构共同举办的第三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在韩国首尔隆重举行。由郑功成教授率领25 人组成的中国社会保障学术代表团出席论坛,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师、博士后、博士生占9 人。这是首次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学术研究机构名义与国外合作并在国外主办的重要学术会议,是我国参加国际社会保障学术会议出席人数最多的一次。

十、学生科研成果硕果累累。2007 年劳动人事学院在学生科研成果培养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曾湘泉教授指导的博士生苏中兴的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被《 新华文摘》 2007 年第17 期全文转载。郑功成教授指导的博士生张浩淼撰写的论文《我国专项救助制度建设研究报告》和硕士生李扬、房珊合写的论文《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公平性研究》分别荣获国家民政部优秀论文三等奖,他们是全国来自高校的七个获奖项目中的二个。潘锦棠教授指导的博士生赵永生撰写的《中国工伤死亡赔偿体系的评估与重构》获得2007 年第二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主题征文二等奖。还有不少学生获得了不同层次的科研成果奖励。

(编辑 燕燕)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