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劳动科学一级学科专家论证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顺利召开。国内劳动科学领域的著名专家齐聚一堂,深入探讨了设立劳动科学一级学科理论基础,以及发展劳动科学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劳动问题的重大意义等。国务院参事、北方交通大学袁伦渠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教授,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院田小宝院长,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吴德贵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王一江教授,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肖鸣政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姚先国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实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劳动人事学院杨伟国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杨河清教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院长沈琴琴教授等出席会议并发言。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劳动科学教育分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教授主持了论证会。
经过深入探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劳动问题是一个重大而又不容易解决的难题,能否有效解决劳动问题,不仅关系着劳动者自身的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劳动问题日益增多、日益尖锐,这些问题是系统问题,唯有多角度才能够全面深入地研究并有效解决,要依靠劳动科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解决。从学科的理论基础来看,所有的劳动问题都是与“劳动”这个生产要素的复杂性与独特性有关。劳动者的劳动既是生产要素,又是与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不能分离的;劳动者的劳动既是社会生产的投入,同时劳动者又是社会生产所要服务的对象。所以,劳动问题所包含的社会属性的多维性要求多角度的分析基础。从实际的学科发展来看,我国人文与社会科学以及工程与技术科学两个一级学科中均包含了大量的以劳动为对象的二级或三级学科,这些学科从特定的角度对劳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由于学科之间没有有机的联系,其结果的应用有可能会产生“瞎子摸象”的现象,妨碍我们全面地理解劳动问题并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非常有必要围绕着劳动问题,将那些散落在不同一级学科之下的跟劳动问题高度关联的那些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提炼出来,共同形成劳动科学这个一级学科,这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
参会人员纷纷表示,建设劳动科学一级学科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的一个重要尝试;发展劳动科学,有利于促进以人为本,有利于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更好的实践科学发展观。
(编辑:韩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