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传播•团结•发展:首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时间:2009.12.21

  由新闻学院和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19日至2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的新闻传播院系、研究机构以及相关部门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首届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倡导发起,主旨为“传播•团结•发展”。人民大学副校长冯惠玲、新闻学院赵启正院长,国家相关部门和媒体机构的负责人出席了开幕式。

冯惠玲副校长和新闻学院倪宁常务副院长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向聚首中国人民大学、共同探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问题的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欢迎。冯惠玲副校长在讲话中指出,信息传播环境已经成为民族和发展的环境因素,成为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相互了解的重要渠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和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新的特征,都要求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信息传播与民族发展之间的作用和关系。

  倪宁常务副院长说,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作为国内外新闻学界和业界的主要交流平台,积极组织本届论坛,主动研究现实问题,既是一种时代责任,也是一种历史使命,新闻传播学科应该为我们国家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赵启正院长在开幕式上讲话。他说,本次论坛是一个跨领域的交流,这种交流对促进我们少数民族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赵启正院长还从对外传播的角度,就如何做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提出了三项建议:一是要加强学习,要综合考虑国内外的信息传播。二是要塑造国家、传播形象,争取正面传播效果。不仅在国际对话中要注意跨文化,在国内对话中也要注意,特别是跨信仰,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三是,要加强公务员的新闻传播普及教育,增强新闻传播观念、培养素养。

  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星华,新华社总编室副主任关心国,中宣部新闻局张烨都在开幕式上讲话。他们对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发起并主办的首届论坛表示支持与赞同,认为论坛的举办对于加强民族间的信息沟通与传播、增进全国各民族团结与和睦、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星华

新华社总编室副主任关心国

中宣部新闻局处长张烨

  这次论坛共收到会议论文70多篇,采取集中论坛和分论坛的形式,充分展现与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见解。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砚农、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社长吴国清、中央统战部中国西藏信息中心和西藏文化网总编辑张小平、台湾交通大学郭良文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白润生教授、新疆大学韩强教授,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周建明教授、张征教授等九位专家分别做了主题发言。以“新媒体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事业”、“少数民族跨文化传播”、“少数民族地区舆论环境构建与受众传播效果研究”等为主题,下设了六个分论坛。与会学者就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和社会发展的相关话题展开充分的讨论和交流,认为信息传播构成了不同民族与文化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和谐共生的前提条件,有必要在研究各民族历史要素和民族间文化差异的同时,对民族间交流与信息传播的主体、内容、渠道、效果等进行探索,从而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和有效的信息传播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发展,并塑造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

与会领导和嘉宾合影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是由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倡议发起的,全国30多所高校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相关高校新闻院系积极响应,今后将每年举办一次。

  相关链接:[新华网]中国召开首届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

       [央视网]视频:首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首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人民网]全程直播

       [人民网]会议实录

       [新浪]转载:首届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召开

  (编辑:张怿笑)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