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到5月2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5级中共党史专业本科生在陕西延安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活动。
中共党史系自1956年建系以来,一直坚持“专业教学、学术研究必须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原则,强调学生要把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延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不了解延安的革命历史,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共党史。为此马克思主义学院2005级中共党史专业本科生以及相关教师一行23人利用学校春假和“五一”的时间,到延安进行实践。
马克思主义学院对这次社会实践十分重视,副院长杨凤城教授、齐鹏飞教授等亲自陪同学生奔赴延安,并与同学们同吃同住,给同学们以莫大的鼓励。此次带队的老师还有教务处的周萍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于国红老师、办公室朱胜利老师、彭黎老师,以及2005级本科班指导教师杨德山教授、李永丰副教授,班主任陈崎老师等。实践活动得到了延安大学政法学院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协助,两院由此建立起专业实习基地并计划长期合作。此次实践活动为期一周,内容包括参观考察和专题学习等,每天的行程都十分紧凑。
在延安实践活动的前四天里,人大的师生们在延安大学相关老师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杨家岭、枣园革命旧址,凤凰山、王家坪革命旧址,抗大纪念馆,南泥湾,延安革命纪念馆,宝塔山,六届六中全会旧址,陕北公学旧址等一系列革命遗址。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对当年的革命、生产环境有了更真切的感受,对中共领导人的生平事迹和重大历史事件的经过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过去在书本上的一行行文字和一幅幅照片在这里化作真实的场景、生动的解说,激起了同学们强烈的学习兴趣。此外,师生们还参观了壶口瀑布和黄帝陵,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秀丽和祖国文化的悠久辉煌。
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使人大师生们在参观考察中获得的认识进一步升华。延安大学的知名教授杨延虎、高尚斌等为大家授课,内容包括延安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中共在延安的十三年等。讲课的过程中不断有同学提出问题,与老师进行学术交流,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我院齐鹏飞教授、杨凤城教授、杨德山教授也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给延安大学的学生作学术报告,受到延大学生的热烈欢迎,每场报告都座无虚席,掌声不息。
除了专业上的学习和提高之外,人大的师生们还从这次社会实践中收获了友谊。在延安的六天里,师生们亲密无间,相处融洽。领导和老师们每天都跟同学们一起吃饭,席间与同学们一起游戏、唱歌。生活中,同学们朝夕相处、互相帮助,彼此间有了更多的了解。而最让大家感动的是延安大学领导和师生们的热情接待和亲密关怀。4月30日,在人大师生即将离延返京的前夜,两校大学生举行了隆重的联欢会,在丰富的节目和亲切的交流中,两校之间的兄弟情谊进一步加深。
这一次的社会实践虽然短暂,但同学们的收获是巨大的;虽然已经结束,但延安精神长存在同学们的心中。一位同学在博客上写道:“延安之旅,不虚此行。”另一位同学则兴奋地写道:“我也‘红’了一把!”也许下面这位同学的话最能概括同学们的心声:“一星期,一辈子。”
(编辑: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