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20日上午,著名学者庞士让教授两次来访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并以“科研创新”为主题,结合自身的科研实践与思考,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讲授了科研创新的紧要性、可能性与可行性。
庞士让教授为国内知名的爱国主义教育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曾经获得全国师德先进个人,陕西省劳动模范、师德标兵、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并担任西北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
首先,庞士让教授从民族生存之本、科学发展的动力、学术研究的常态三个角度阐明了科研创新的紧要性。他同时强调,科研创新应强化忧患意识、创新意识、超前意识和精品意识,坚持敬业、精业、创业、乐业的“四业”要求,追求人品、文品、精品“三品”统一,最终实现人、文皆精品的目标。
接着,庞士让教授从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两个方面阐述了当前科研创新的可能性。他认为,科研创新仅仅停留在对紧要性的认识上还不够,还要充分把握客观现实情况。因此,科研创新应从宏观(国际形势)、中观(国内形势)和微观(专业研究)等三个层面看问题,坚持视角高、视野广、视力深的“三视”要求,实现资料新、语义新、语句新、组合新、观点新、体系新的“六新”标准,逐步成长为博通中有专精、敢冒尖、能突破的“十字形”人才,最大限度做到自主创新。
最后,他结合自身实践从善读、善思、善写等方面讲述了加快科研创新的具体方法,着重强调了用心和精心。庞士让教授指出,读书应品经典、熟前沿、观争论,能坐下来、静下来、沉下去,做到钻书中、跳书外、站书上,如此才能夯实基础,做到活学活用;思考要放得开、收得拢、突得破,把聚敛式思维与发散式思维相结合、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相结合、独立思考与人际交流相结合,并善于及时记录顿悟思维的亮点;写作则首先要明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问题,而后编列提纲,速成冷冻,修改补充,规范行文,选择发表。论文要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演讲的结尾,庞教授再次提出“思无新意不动笔,文非精品不发表”的观点与同学们共勉。
庞士让教授在演讲结束之后主动提出与大家交流,他耐心聆听同学们的疑问并作了详细解答。提问环节结束后,庞士让教授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希望,为同学们送上良好祝愿。
(编辑:韩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