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杨志教授应邀出席“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高端论坛
时间:2008.04.01
3月22日、23日,经济学院杨志教授应邀出席了在福建师范大学举办的全国“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高端论坛暨福建省生态文明研究会成立大会。参加会议的还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20所院校的专家学者40余人。
3月22日上午的论坛开幕式上,杨志教授代表与会专家学者发言。杨志教授提出了探索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等问题。她指出生态文明是大势所趋,循环经济势在必行,节能减排迫在眉睫。杨志教授着重强调了节能减排是建立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的“抓手”,也是突破口,其实质是为人类文明注入能源的一种方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地球观,转变世界观,更好的理解“以人为本”,坚持好“科学发展观”。此外,循环经济的实现要依托信息化,依托网络经济,只有在新经济的框架下以新媒体为载体才能发展好循环经济,否则,循环经济将很难实现。杨志教授的发言精彩凝练,赢得在场听众阵阵掌声。
3月22日下午以及23日上午的分组讨论会议上,杨志教授更加系统的阐述了她有关循环经济的研究成果。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对杨志教授发表在《教学与研究》的“对循环经济研究的理论思考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论文以及她为即将开始着手编写的《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一书撰写的目录,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由于杨志教授长期从事资本论教学与研究,具有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功底,她从马克思经济学的视角出发,为循环经济寻找理论基础,重新诠释循环经济,并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提出适应时代发展的观点。正因为如此,在前不久杨志教授成为唯一一位以高校学者的身份获得“2007中国十大经济女性年度人物”称号时,被称为“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第一人”。杨志教授的发言得到了中国生态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生态文明与可持续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思华教授的好评,当即将自己的著作《生态经济研究文集》赠予杨志教授。
杨志教授以及与其随行的风险资本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的六名研究员分别参加了循环经济的分论会以及生态经济的分论会。循环经济的分论会主要讨论了当代循环经济的出路问题以及“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生态文明•循环经济•和谐社会发展论丛》的理论体系问题。杨志老师再次强调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研究员郭兆晖则简要回顾了循环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说明党中央对循环经济的高度重视。生态经济的分论会主要讨论关于《生态经济学》新版教材的编写事宜。与会的专家纷纷提出修改的建议和意见。研究员赵秀丽认为教材应该有一个核心范畴,然后以这个核心范畴展开;并且认为个别章节题目有些泛泛,内容体系内涵过大。研究员徐竹丹则提出应弄清生态经济学发展方向,建议教材能够加强经济学理论基础。
会后,杨志教授以及随行的六名研究员对会议进行了总结。总结会上,杨志教授肯定这次大会的召开所取得的成绩,和研究员一起总结了通过参与此次会议所得到的收获,并布置了此后应该开展的工作。杨志教授再次重申:节能减排是“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的“抓手”,她认为对于节能减排,中国已别无选择:第一,党中央、国务院空前关注亲自协调节能减排工作;第二,我国现代化建设自始至终饱受能源约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巨大环境污染,节能减排迫在眉睫;第三,搞好节能减排既需要彻底解放思想又需要深入改革开放,一定要基于科学发展观考察节能减排的复杂性。最后,她说:“研究循环经济我们一定要弄清发展生态经济的目的何在,我们不仅仅只是著书立说,更要为中国以后全局的发展脚踏实地的做一些事情。”
(编辑:徐竹丹)
3月22日上午的论坛开幕式上,杨志教授代表与会专家学者发言。杨志教授提出了探索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等问题。她指出生态文明是大势所趋,循环经济势在必行,节能减排迫在眉睫。杨志教授着重强调了节能减排是建立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的“抓手”,也是突破口,其实质是为人类文明注入能源的一种方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地球观,转变世界观,更好的理解“以人为本”,坚持好“科学发展观”。此外,循环经济的实现要依托信息化,依托网络经济,只有在新经济的框架下以新媒体为载体才能发展好循环经济,否则,循环经济将很难实现。杨志教授的发言精彩凝练,赢得在场听众阵阵掌声。
3月22日下午以及23日上午的分组讨论会议上,杨志教授更加系统的阐述了她有关循环经济的研究成果。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对杨志教授发表在《教学与研究》的“对循环经济研究的理论思考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论文以及她为即将开始着手编写的《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一书撰写的目录,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由于杨志教授长期从事资本论教学与研究,具有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功底,她从马克思经济学的视角出发,为循环经济寻找理论基础,重新诠释循环经济,并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提出适应时代发展的观点。正因为如此,在前不久杨志教授成为唯一一位以高校学者的身份获得“2007中国十大经济女性年度人物”称号时,被称为“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第一人”。杨志教授的发言得到了中国生态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生态文明与可持续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思华教授的好评,当即将自己的著作《生态经济研究文集》赠予杨志教授。
杨志教授以及与其随行的风险资本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的六名研究员分别参加了循环经济的分论会以及生态经济的分论会。循环经济的分论会主要讨论了当代循环经济的出路问题以及“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生态文明•循环经济•和谐社会发展论丛》的理论体系问题。杨志老师再次强调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研究员郭兆晖则简要回顾了循环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说明党中央对循环经济的高度重视。生态经济的分论会主要讨论关于《生态经济学》新版教材的编写事宜。与会的专家纷纷提出修改的建议和意见。研究员赵秀丽认为教材应该有一个核心范畴,然后以这个核心范畴展开;并且认为个别章节题目有些泛泛,内容体系内涵过大。研究员徐竹丹则提出应弄清生态经济学发展方向,建议教材能够加强经济学理论基础。
会后,杨志教授以及随行的六名研究员对会议进行了总结。总结会上,杨志教授肯定这次大会的召开所取得的成绩,和研究员一起总结了通过参与此次会议所得到的收获,并布置了此后应该开展的工作。杨志教授再次重申:节能减排是“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的“抓手”,她认为对于节能减排,中国已别无选择:第一,党中央、国务院空前关注亲自协调节能减排工作;第二,我国现代化建设自始至终饱受能源约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巨大环境污染,节能减排迫在眉睫;第三,搞好节能减排既需要彻底解放思想又需要深入改革开放,一定要基于科学发展观考察节能减排的复杂性。最后,她说:“研究循环经济我们一定要弄清发展生态经济的目的何在,我们不仅仅只是著书立说,更要为中国以后全局的发展脚踏实地的做一些事情。”
(编辑:徐竹丹)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