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中国经济学前沿论坛(2009)顺利召开
时间:2009.07.09

7月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市经济学总会联合主办的、一年一度的“中国经济学前沿论坛(2009)”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林岗,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史秋秋,经济科学出版社吕萍副总编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北京市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兆民主持大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经济科学出版社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150多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黄泰岩教授作论坛主题报告,针对中国经济学研究进展与研究热点作出深度分析。报告指出,2008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学者围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和深层次问题,从规范分析的理论层面、实证研究分析层面勾勒出2008年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脉络与主线。2008年,学术界对中国经济聚焦研究的前10大热点问题分别是:(1)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2)资本市场问题;(3)三农问题;(4)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问题;(5)货币政策问题;(6)区域经济发展问题;(7)公共经济问题;(8)对外贸易与贸易政策问题;(9)经济体制改革;(10)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问题。通过对2008年中国经济学学术成果的系统梳理,为中国经济学的基础研究平台建设提供规范发展前行的新起点,为中国经济学的进步提供了创新发展的阶梯,也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政策建议。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所所长金碚,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刘伟,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高培勇、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王国刚、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元春分别就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产业发展、宏观经济及其政策选择、经济体制改革、财政政策、金融发展与资本市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等内容作专题分析报告,阐述其对中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发展中前沿问题的深层思考与政策建言,并对中国经济学创新发展的方向和研究方法提出研究建议。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建国60年,“中国发展模式”为世界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中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在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其发展成就也为中国经济学理论的自主创新与世界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提供了机会,由此,中国经济学者为建立规范的、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而作出不懈努力并取得丰硕成果。

与会专家在展望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挑战时指出,当前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已经提出并将不断提出许多亟待回答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解决我们前进中面临的问题,需要进行更富创造性和开拓性的思考,以形成更有深度和分量的理论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经济学体系的理论内涵。

附:论坛背景材料

建国60年的发展成就表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已成为中国经济学创新与发展的动力和成长基础,中国经济学业已逐步获得广泛认同。由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支持、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黄泰岩教授为首席专家主持的“中国经济学前沿”研究,自2003年以来不断取得丰硕成果,《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系列)》、《国外经济热点前沿(系列)》,六年来已经连续出版6辑,在中国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等方面取得积极的社会反响,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与未来无止境的前沿探索,为中国经济学的基础研究平台建设提供了规范发展的新起点,为中国经济学的进步提供了创新发展的阶梯。

中国经济学前沿论坛(年度系列)这一学术品牌,每年举办一次,旨在聚合中国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团队,以跟踪学术前沿、发现研究热点、搭建交流平台、服务中国经济为基本宗旨和根本出发点,展示中国经济与中国经济学年度热点、焦点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推进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持续、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中国经济学专家团队广泛、务实的咨询服务优势,以中国经济学前沿论坛为载体,为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理论支撑。

(编辑:杨坤峰)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