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由国务院主办,中国法学会和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承办的“纪念华北人民政府成立6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孙琬钟同志和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副会长高小平同志共同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理学教研室孙国华教授、法律史教研室主任赵晓耕教授、张希坡教授代表我校出席大会并做发言。杨光,聂鑫,王杨三名研究生随同参会。
上午九时,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隆重召开。中国法学会会长,中央政法委原书记任建新同志向大会发来了贺信,信中指出:“1948年,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华北人民政府的成立,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式揭开了新中国政权建设的序幕,是我党为新中国政权建设进行的一次成功实践,是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建立的直接基础,是我党由局部执政走向全国范围执政的一次成功预演。今天,我们隆重纪念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六十周年,就是要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深入学习和研究其积累的宝贵经验,尤其是法治建设方面的经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而努力奋斗。”任建新同志在贺信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名誉会长李贵鲜同志,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瑞广同志,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现任会长郭济同志分别发表重要讲话,认为华北人民政府为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为民族解放与复兴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它在民主政权建设和法治建设上的创新性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随后,全国政协秘书局原局长马永顺同志,财政部司长赵秀山同志,中央民族大学庚以泰教授作为华北人民政府原工作人员代表做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三位老人精神矍铄,声音洪亮高亢,满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分别从政权建设,民主作风,法学教育等方面回顾了华北人民政府的成立过程,语言生动形象,饱含深情。其中,曾任职于安徽省公安厅,原北京政法学院(现中国政法大学)教员,后出任中央民族大学第一任法律系主任的庚以泰教授讲述了1949年开国大典时自己作为解放前的中国政法大学学生代表参加游行庆典,接受毛主席检阅的空前盛况,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庚教授作为原朝阳大学学生,原中国政法大学第一届毕业生,向与会人员详细阐明了朝阳大学,原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之间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澄清了原中国政法大学与现中国政法大学之间的关系,指出,两者之间并无直接传承。原中国政法大学是在解放前的著名法科大学——朝阳大学基础上建立,副校长由我党创始人之一——李达担任,校名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后于1952年与华北大学合并,成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而现中国政法大学是1983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由“北京政法学院”更名而来,校牌是当时的校领导借用庚教授保留并珍藏的“中国政法大学”校徽复制而成。这段历史也得到了曾为庚教授朝阳大学同学的孙国华教授等人的证实。
经过短暂的茶歇,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国家法官学院等高校的著名学者作为学界代表发言。赵晓耕教授在发言中指出,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宪政百年的历史在这里交汇,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成就于此时融聚,又恰逢在宪政建设上颇具意义的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六十周年,今天回望这段宪政史,更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和教育,它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多党协作政权组织,合理党政关系都应该对我们有所借鉴,探析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民主与法治的坚实基础。正因为此,它才应为历史所铭记。赵老师的生动阐述与深刻剖析赢得了与会领导和学者的一致赞同。张希坡,薛梅卿,甘功仁,卞修全,王立,石亚军等诸位教授也分别从法律汇编,依法治监,财税法治,环境法治,思想路线等不同的角度对华北人民政府的法治建设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和研讨。
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现实。六十年前曾经尘封的历史并未因时光的流转而为后人所遗忘,相反,它在看似沉重的历史帷幕后所折射出的民主法制之光正因岁月的磨砺而愈显辉煌!纪念,传承,发扬,更是新时期法律学人的责任和担当!
(编辑:何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