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法学院研究生会举办立法前沿论坛 查松主讲“全球视野下中国证券法构架”
时间:2008.10.28

  10月24日晚,由法学院研究生会主办的立法前沿论坛之四“全球视野下中国证券法构架”在公共教学三楼举行,西藏证券公司总经理、《期货监管条例》参与起草者、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起草专家查松应邀主讲。讲座由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法学院姚欢庆副教授主持。

  讲座中,查老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向同学们生动介绍了证券市场的现状、资产证券化的历史以及我国证券法立法的背景,并对以下四个问题做了深入的分析:

  第一,资产证券化——从身份到契约过程的延续。査松老师引用梅因《古代法》中“身份到契约”的著名论断,回顾了从罗马法到工业革命直到20世纪,民法领域所出现的重要变化。并指出20世纪后,身份到契约过程的延续便是权利的证券化。民法的发展反映的是经济发展的趋势。

  第二,证券法的立法基础。査松老师认为证券权利相对于其他民事权利而言,存在一些特殊的问题,并进而指出证券法立法的两大基础是信息强制披露制度以及准入制度。

  第三,知识传承的路径。査松老师详细介绍了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历程,从第一家股份公司的建立,到证券法的颁布。他认为,这二十多年来证券法的发展其实是一个事件驱动的立法过程,往往是先出现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有关部门再制定出相应的规则。

  第四,选择的艰难。在讲座的最后,査松老师提出许多尚待完善的问题,包括中国司法体系的地位、法律救济的低效以及影响中国经济的许多不利因素。他指出:当前,政府监控市场仍然是相对更优的方案,司法救济是维持社会公平的基础。

  讲座最后,査松老师还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编辑:何伯杰)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