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人民大学法学院第二届学术论文大赛颁奖典礼举行
时间:2009.04.24

4月15日,人民大学“法学院第二届学术论文大赛颁奖典礼”在明德法学楼602隆重举行,法学院副院长胡锦光、肖建国教授、邵明副教授等应邀担任嘉宾,院长行政助理、团委书记郑小敏担任主持人,近百名参赛同学也参加了典礼。本次典礼颁发了本科生组及研究生组的一、二、三等奖共计30名。至此,由法学院团委主办、《法苑》杂志社承办的“法学院第二届学术论文大赛”在历时5个月之后终于圆满落下帷幕,15篇优秀的本科学生社会调研报告被推荐至学校参加北京市第十一届 “创新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下午16时,颁奖典礼正式开始。首先,院团委书记郑小敏从组织流程、奖项设置、优秀作品送评等方面介绍了本届学术论文大赛的基本情况,并宣读了获奖名单。随后,胡锦光教授、肖建国教授、邵明副教授、郑小敏老师分别为获奖者颁发了荣誉证书,并对获奖同学表示祝贺。

在随后进行的获奖代表发言环节,本科生组获奖代表张天依同学与研究生组获奖代表朱巍同学先后发表了获奖感言。张天依同学主要就参赛过程中的选题、实地调研、论文写作三个重要环节进行了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包括如何加强团队合作、如何提高调研效率等,还提醒同学们注意在今后的调研中要提前准备好调研的内容和问题。朱巍同学则从论文写作背景出发,详细讲述了自己提炼论文题目和构思文章的过程并对院团委组织学术论文大赛表示了感谢。

接下来,肖建国教授和邵明副教授先后对大赛举办过程中的教师指导和评审工作进行了点评和回顾。肖建国教授认为,此次参选的文章质量总体比较高,选题也比较新颖,同时他建议今后更多的法学院教师能参与到大赛过程中来,例如指导学生完成作品、帮助学生联系调研对象等,从而更好地发挥出法学院作为“未来法学家的摇篮”的作用。肖建国教授还从样本典型性、调查深入性等方面点评了部分获奖作品。

邵明副教授以自己研究领域的特征为例,生动地说明了“知识”、“智慧”、“精神”和“美”的层次性和整体性,并指出了调研报告写作、学术论文写作进程中的苦与乐,并希望同学们能享受学习、享受学术研究的过程。他认为,本次大赛的参赛作品选题均具有一定的价值,同学们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将其深化成更完善的学术作品。

随后,法学院副院长胡锦光代表学院致辞。胡锦光副院长以参与学术论文大赛为例,鼓励同学们走出课堂自主学习、扩大知识面,希望同学们能丰富自己的经历,更多地接触社会,力求解决当今中国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此外,他还提醒同学们要注重自身发展,珍惜学校各方面资源,增强综合能力,努力适应未来的竞争环境。

最后,胡锦光副院长宣布“法学院第二届学术论文大赛”顺利闭幕并与其他嘉宾和获奖者合影留念。

该大赛是由法学院团委举办的一项面向法学院全体学生,旨在提高同学们社会调研能力与学术研究能力、提升学术修养,具有导向性、创新性、群众性的学术竞赛活动。继2007-2008年度举办的法学院首届学术论文大赛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之后,本届学术论文大赛在规模上和形式上均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大赛主办方累计收到作品申报书103篇,其中本科生申报49篇,研究生申报54篇,主办方通过先后举办的多场调研报告会、专题辅导讲座,邀请了多名教授为参赛选手提供了近距离的指导与帮助,使参赛选手的作品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并为法学院同学开阔学术视野、聚焦热点问题、把握学术规范、提升科研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编辑:杨坤峰)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