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博士生教育规模增长迅速,培养质量问题引起很多关注。针对博士生招生、培养、学位论文写作质量的现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成立了博士工作委员会。5月26日下午,法学院召开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研讨会,探讨进一步改善生源结构、加强博士生培养工作、提高博士学位论文水平等方面的问题。
韩大元院长、林嘉书记、博士工作委员会成员、博士生导师以及相关负责人等5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首先,博士教务秘书郝晓明老师通报了法学院2008、2009年博士招生和学位论文答辩情况。之后,龙翼飞副院长详细通报和分析了博士生招生、培养、学位环节的总体情况和尚待解决的问题:培养工作中各专业课程进行良好,综合考试、开题报告等各专业教研室安排有序;本学期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已经结束,今年研究生院加强了匿名评审的检查力度,引进了 “学位论文监测系统”,对本学期答辩的博士学位论文进行了抽查,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应该引起各位导师的重视;目前,法学院博士生录取人数在全校居于首位,但在结构中存在在职人员比例偏高的问题,尚需进一步调整。
龙翼飞副院长还通报了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校级优秀博士论文评选的新要求:自2008年起,全国、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的评选不接受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已获得正高级职称的作者所撰写的学位论文;校级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不再接收在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已获得副高级以上职称(含副高级)的作者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
龙翼飞副院长提到,学校为了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建立了博士生科研成果的激励机制:1、 2008级开始施行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制定了奖助金制度,每学年按照学习成绩、科研成果评定;奖助金分为特等奖助金(30000元)、一等奖助金(18000元)、二等奖助金(12000元);2、 2009年3月学校设立了《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以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资助金额为:重点项目 1万元,一般项目0.5万元,2009年入选人员:重点项目3人,一般项目21人;3、《博士学位论文创新资助计划》是学校为响应教育部推行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而设立的激励机制。资助金额为每位博士研究生2000元(其中学校支持1000元,院系支持1000元),2005-2006学年入选人员8名,2007-2008学年入选人员6名,2008-2009学年入选人员13名。
名誉院长曾宪义教授对博士生培养工作发表了意见,指出教育部、学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希望各位导师在新的要求和形势下,积极开拓思路,保持法学院的成绩和领先地位。
韩大元院长在发言中指出,今年博士论文的评阅和答辩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应该引起各位导师的高度重视;要在生源质量、培养环节以及学位论文答辩等方面完善制度,既要提高现有制度的实效性,也要开拓思路,进行制度创新;博士生导师要悉心指导学生,强化责任意识,严格把关论文质量;要完善面试制度,强化博士论文的过程管理,要探索预答辩、引入学位论文检测系统的必要性等。韩院长提出,以学科发展为基础,提高培养质量是法学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他希望博士工作委员会能集思广益,开拓创新,进一步完善博士生的培养机制。
博士生工作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也发表了意见看法。在讨论过程中,各位博士生导师交流了指导学生的经验,探讨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会上法学院领导为工作委员会相关人员颁发了聘书。
附:法学院博士工作委员会名单
主 任:龙翼飞 周 珂
副 主 任:姚 辉 杨建顺
成 员:(按专业教研室排序) 张志铭 王云霞 刘明祥 田宏杰 张新宝 黎建飞 陈桂明 何家弘 王欣新 邵沙平 郭 禾
秘 书 长:邵 明
秘 书:郝晓明
(编辑 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