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下午,由法学院张琰、修晓璘、敖冰洁、朱涛、周明海等五名本科生组成的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浙江省诸暨市。诸暨市农业局金利顺局长等领导热情接待了团队的成员们,并与同学们进行了简短的座谈。自此,为期5天的暑期调研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展开。
解决三农问题不仅是党中央近年来的工作重点,同时也牵动着我校法学院学子的心。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使得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呈现出积极态势,但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善。浙江省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诸暨市是我国最早工业反哺农业的地区之一。法学院这次赴诸暨市的调研团队,自始至终围绕着对新农村建设的考察,对新兴的农民合作组织进行调研分析。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不忘自己人大法律人的身份,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从合作社内部制度规范化建设情况,以及各级政府政策扶植情况等方面进行考察,力图总结出私营经济高度发达的区域走出一条合作社道路的原因,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此次调研的对象为各个农业领域中优秀的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7月24日早,团队来到了调研之旅的第一站——位于诸暨市大唐镇工业园区的双马禽蛋合作社,与合作社负责人之一的赵丰明主任进行了座谈。
座谈中,赵主任介绍了合作社的基本情况,并向调研团队提供了合作社各类规范性文件。该合作社系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其规模与产品质量均位于浙江省前列。接着,实践团就合作社的成员大会制度、入社退社制度、统一管理模式、以及利润返还制度等情况进行了提问。座谈结束后,在赵主任的带领下,实践团进入双马禽蛋合作社养殖基地,来到社员、暨阳街道养殖大户蒋金龙的家中探访。在闲聊的过程中,蒋金龙流露出对政府近年来对农民实施的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感激之情,他表示,加入合作社后,在产品质量检验、销售渠道以及税收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小的优惠,农产品市场收入的不稳定性得到了很大的降低。他兴奋地带同学们参观了自己的养鸭场,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24日下午,调研团队又马不停蹄地来到诸暨市赵家镇的赵四村,对全省前十名的“老何”香榧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考察。香榧是诸暨市的特产,因其果实富有营养,生长周期长,具有很高的农产品市场价值。据合作社的宣主任介绍,香榧这种植物易于养殖,后期加工方便简单,所以合作社的统一化管理也进行得比较顺利。在会谈中,宣主任也提出了合作社在市场竞争中的几个重点,与同学们分享了该合作社不断做大做强的宝贵经验,并带同学们参观了香榧生产基地。
接下来的四天里,调研团队的同学们还相继走访了诸暨市璜山镇的农发出口蔬菜专业合作社、马剑镇的“云剑”茶叶专业合作社以及山下湖镇的山下湖珍珠有限公司,脚步遍及诸暨市18个乡镇,从对不同农产品领域的特色合作社访谈中,深入了解了其制度建设及运行模式,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为调研后期的成果分析总结奠定了基础。
7月28日上午,团队成员结束了前四天的走访,再次来到诸暨市农业局,向局领导介绍了团队近日来的调研情况。农业局领导高度赞扬了人大法学院同学们的实践能力与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调研的五天间,实践团队坚持每天的例会制度,及时整理当天影像文字资料,总结访谈内容,提出新问题,不断改善调研思路,使每日的考察得以顺利高效地进行;队员们在各个合作社与理事会成员进行座谈、参观各合作社的生产加工基地、对普通农户社员进行访问,从多个角度了解了优秀合作社的运行体制及规范化建设。
完成在浙江省诸暨市的实地调研后,团队将很快投入到进一步撰写调研报告等工作中。实践团队将在调研报告中客观实际地反映问题、创新开阔地思考问题,为政策改革建言献策,促进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从全国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下为该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这一次的调研之行让我收获颇丰。我想,只有真正来到乡镇中,与农民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才能深切地感受到调研的实质,学到课堂上所不能领略的知识”,此次实践团的队长张琰在离开诸暨市时表示,“调研期间遇到了很多没有预想到的各类问题,但通过队员们共同的努力,我们总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很多经验。”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顺利结束,法学院同学收获了全新的实践经验回到学校。通过浙江农村之行,团队的五名同学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人大法律人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体会到法学院对同学们社会实践能力大力培养的深意,更好地意识到,身为中国人民大学这所以人文社科为主的高等学府中的学子,有责任也有义务比同龄人更多出一份社会责任意识,将“实事求是”的校训牢记心中,努力为成为合格的国民表率,社会栋梁而不断努力。
(编辑: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