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联合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中国财政金融体制改革与学科建设研讨会”在海南三亚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等众多国内知名院校的教授和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一共近50位专家学者与会。
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杰教授主持会议并阐述了会议背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不平凡历程,探究诸多困扰学界的财政金融难题,共商中国财政金融学科发展大计。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陈雨露教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致辞并带来了纪宝成校长的问候。他指出,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财政学和金融学的发展历程,是为了给历史一个交代。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科能有今天的发展和成就,首先要感谢兄弟院校在过去三十年的关心、支持和照顾,特别是老一代专家学者言传身教、倾心呵护,让我们倍感鼓舞,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
随后,会议进行分组讨论。财政学科组与金融学科组的与会专家就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困扰财政金融体制改革与学科建设的核心难题纷纷发表各自看法,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黄达教授以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线索引入话题,讲述了货币银行学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发人深思。周升业教授集中谈了如何发展金融学的问题;张亦春教授认为,学科建设如何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制度的变化而改变,是最关键的问题;曾康霖教授提出,财政金融学科的改革应该提倡弘扬民族精神;白钦先教授呼吁应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的意志以及国家利益、战略认同出发,重新考虑财政金融体制改革战略和学科发展思路。财政学科组的讨论同样气氛热烈,见解纷呈。
最后,吴俊培教授、王广谦教授分别代表财政学科组与金融学科组将各组的讨论结果向大会做了总结。吴俊培教授指出,财政学科的定位要基于对财政、公众、政府和国家关系的重新理解,也要依据现有的社会分工,明确财政学科建设的方向;大学必须通过理论创新完成对学生的培养,并通过非功利性定位实现对国家社会的贡献。王广谦教授指出,在学科建设上,不应该出现课程上的众多重叠与重复,应该让学生保持新鲜感,而教学是基于教材的,重中之重就是规范教材与教程。
招待晚宴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郭庆旺教授代表主办方致答谢辞,并对与会嘉宾发表真知灼见表达了最衷心的感谢。
此次会议,就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财政金融学体制改革以及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在许多关键问题上取得了共识。与会专家纷纷表示:此次会议对我国今后的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和学科建设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
(编辑:胡菲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