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人大出版社图书及论文荣获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来源:人大出版社
时间:2023.04.27

近日,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奖结果正式公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丛书(9册)”荣获图书奖,这是人大出版社连续第八届获此殊荣。同时,人大出版社社长李永强编审的论文《新时代大学出版社教材建设的使命与实现路径》及人大出版社原总编辑教授周蔚华的论文《中国特色出版学理论体系建设论纲》荣获出版科研论文奖。

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由中宣部指导、中国出版协会主办,是与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并列的国内出版界三大奖项之一,每两年评选一次。本届最终获奖图书100种、提名奖99种;获奖音像电子出版物30种、提名奖80种;全国优秀出版科研论文30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丛书”是中国法学会2015年设立的重大出版项目,入选了“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是一套全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和经验,具有中国特色的时代化、科学化、系统化特征的法学理论丛书。丛书全面深入地宣传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推动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丛书紧扣《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紧紧围绕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切实加强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总结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具有主体性、原创性、标识性的概念、观点、理论,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丛书广泛地涵盖了法学众多分支学科,不仅将现在重要的部门法纳入编纂体系,也纳入了正在发展的新兴法学学科,不仅反映了我国过去的法治实践成果,也对将来推进依法治国具有指导作用。其既阐释静态的理论问题,也反映动态的实践问题,将指导性、理论性和前瞻性有机结合。丛书总结、归纳、概括和提炼了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发展规律和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丛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著作:一是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体系认知与理论解读相关著述;二是从宏观上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基本理论的著述;三是从不同部门法及其制度角度分别阐释相应部门法理论发展与创新的著述;四是从专题视角阐释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著述。该丛书是一个开放性项目,目前已出版了12种,本次获奖的是其中的9册。今后,还将出版更多法学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理论研究成果。

李永强的论文《新时代大学出版社教材建设的使命与实现路径》系统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和高校教材建设的重要论述及党中央关于教材建设的顶层规划,结合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出版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教材建设的成功经验,从导向把关、队伍建设、内容形式、质量管理等方面系统总结大学出版社打造精品教材的实现路径。该文提出要把新时期党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全面落实到高等教育教材出版工作中,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教材编写方向,从思想性、先进性、科学性、适用性等方面不断完善教材的内容与形式,推进新时期高质量教材的研发与推广,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周蔚华的论文《中国特色出版理论体系建设论纲》表示,构建中国出版学理论体系是出版学学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出版的本质就是出版主体如何处理精神产品的个体化生产与它的社会化传播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是出版主客体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及其场域。全文从这一出版学对象出发,对中国特色出版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包括出版主体、出版客体、出版过程、出版管理、出版效果等部分进行梳理,从不同角度回答了什么是出版、谁来出版、出版什么、为谁出版以及出版活动顺畅进行的保障条件等。该论文对出版学理论体系的建设及其自身文化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人大出版社历届获奖情况如下:

编辑:陈蓦然
责任编辑:邵文泊